航拍!多图!记者探营深中通道,带你感受超级工程
新年伊始,本报推出“深中通道 湾区新篇”全媒体系列报道,今日特辑聚焦深中通道为宝安、中山两地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
2016年底正式开工
历经七年建设
深中通道于2023年底
实现主线全线贯通
半年后
这座世界级超级跨海集群工程项目
将正式通车
成为撑起大湾区发展的“交通脊梁”
深圳、中山也将正式进入“双城时间”
作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珠江口东强西弱、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也一直存在的短板,而深中通道正是破局法宝。
深圳、中山直线距离只有20多公里
但往来车程需要近两个小时
深中通道2024年上半年通车后
两地车辆将可“直通”
不用再绕道虎门大桥
车程也将缩短至30分钟以内
届时,珠江口东西两岸
将实现“深中同城”的美好愿景
近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了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隔江相望,深中通道通车后,将打破阻隔“融圈”发展。尤其是深圳和中山,可更好地利用各种优势,重构产业格局,为双城发展带来双赢。
深中通道通车时间越来越近
深圳、中山两地政府
之间的交流日渐频密
提前谋篇布局
2022年10月,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市政府签署《深圳市中山市战略协作框架协议》;
2023年5月,深圳市领导率队赴中山考察交流,表示将携手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6月28日,深圳与中山联合举行招商大会,首次“官宣”携手,宝安区和翠亨新区签下融合发展框架协议。
未来,可见的场景是
▼
生活中,晚上在中山家里居住,上午在深圳摩天轮下叹早茶,下午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搭机飞往洛杉矶洽谈商务;
产业上,“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等各种形式将在这里上演,两地将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做大产业增量。
一桥融通湾区
深中即将“同城”!
世界级跨海工程连接珠江两岸
交通纽带助力大湾区蓬勃发展
2023年11月28日,海底沉管隧道贯通,意味着深中通道主线全线贯通;
12月30日,深中通道东人工岛的110千伏变电站将电能源源不断输送到现场,配套电力工程完成建设正式投产,深中通道主线实现“电联通”。
预计今年6月,深中通道将正式通车,届时只需30分钟就可以跨越深中,连接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使得“深圳都市圈”与“珠江西岸都市圈”两大片区城市之间交通更加便捷。
(上下滑动查看)
深圳与中山,分别坐落于珠江的东西两岸,也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在宝安区107国道旁,靠近南头附近有一村落名曰“甲岸”。据了解,这个村原名“隔岸”,60多年前,他们的黄氏祖先从珠江东岸的中山迁徙到新安县开基立村,两地隔着珠江入海口相望,因此取名隔岸村。
“我们和中山好近的,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中山。”黄伯是土生土长的甲岸村民,很早以前就听说要建设深中通道,如今梦想快要迈进现实了,“通车后,我们回中山就更方便了,就和在一个城市里住着差不多。”
实际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中山规划部门就打算在深圳与中山之间建设一条通道,但限于当时的经济发展及工程水平未能实现。2002年8月,广东省计划委员会委托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进行“深圳至珠海过江隧道”方案的研究工作。但后来,深圳前往珠江西岸的落脚点由珠海变成中山。2004年,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研究工作正式启动,深中直通通道,终于被提上日程。
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重点建设“中山至深圳跨珠江口通道”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2010年,广东省两会上,深中通道被列入全省重点建设预备项目计划表。2013年8月,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议定以A3方案(东隧西桥)为推荐方案上报国家立项。2015年12月,深中通道项目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上下滑动查看)
2015年12月25日,深中通道深圳机场互通立交先行工程正式动工。2016年12月,西人工岛在伶仃洋上动工建设,深中通道实际工程进入实施阶段。而这一刻,距离“深中通道”的概念提出,已经过了近15年。
深中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2518跨珠江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31公里,起于深圳机场互通立交,与广深沿江高速二期相接,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马鞍岛登陆,与在建中开高速对接,并通过连接线实现在深圳、中山及广州登陆。项目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是目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大的跨海集群工程。
“这项超级工程有超过1万人次参与建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深中通道建设每天都有新进展。”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党委书记董永贺介绍,他所处的工地位于西人工岛,是桥隧转换的重要支点,他们每天能看到海底隧道、跨海大桥的建设进展,“2023年,是深中通道土建工程的收官之年,11月28日,深中通道实现桥隧全线贯通,项目也进入收尾阶段。半年后,深中通道将直接连接起珠江的东西两岸,车程直接缩短至30分钟以内。”董永贺说。
(上下滑动查看)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也没能解决跨珠江口通道的瓶颈。这里的公路通道大多集中在中上游,均为广州与东莞之间的连接通道,珠江两岸的其他城市的交通往来仍以虎门大桥为首选。即便2019年南沙大桥建成投用,分担了虎门大桥的压力,虎门大桥的车流量仍在全国数一数二。
深中通道的建成,将极大缩短深圳和中山两地的时空距离,车程缩短至30分钟以内,这对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结构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整个粤西,尤其是中山的发展具有深刻且重要的影响,中山将从幕后走向台前,将有助于中山多元化发展,深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了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正是隔江相望的两个兄弟圈。深中通道开通后,珠江西岸城市群对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使用频次会显著增多,宝安与珠江西岸各城市交流将得到加强,并对宝安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往大了说,随着珠江口交通的一体化的实现,珠江两岸各个城市的联动发展规划、政策、机制的制订与优化,有了打破要素壁垒、行政壁垒的物理基础和政策基础,将催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调整和融合,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要素流在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快速流通配置,各城市在大湾区的地位也将实现价值重构。
(点击查看大图)
感受超级工程!
记者带您提前探营深中通道
岭南冬季的海上很凉爽
记者一行随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
首次登上深中通道
切身感受这项超级工程的独特之处
深中通道作为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集群工程,刷新多项世界纪录。在探营过程中,通过建设者的介绍,记者了解规划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破解之策,探寻超级工程建设背后的建造密码。
深圳机场附近的矾石水道上
西人工岛像一只巨大的“鲲鹏”
跃然海上
“一边连着海底隧道,一边接着伶仃洋大桥,西人工岛正处于两者之间,是深中通道桥梁、隧道交通转换的重要枢纽。”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技术员刘帅介绍,西人工岛是2016年底开建,它的平面呈准菱形,从空中俯瞰,如巨大的鲲鹏跃然海上。西人工岛由57个直径28米的钢圆筒围闭而成,最终于2017年9月18日正式成岛,形成止水围护结构快速形成约13.7万平方米的陆域,约等于19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大小。
刘帅介绍,深中通道建设采用的超大钢圆筒快速成岛法,简单来说,就是制造57个直径28米、高35至40米、最重达650吨的钢圆筒,经精确定位后,使用由十二台液压振动锤组成的同步联动振沉系统,将钢圆筒振沉打设至不透水土层,钢圆筒之间采用116片副格(圆弧钢板止水锁扣)连接,形成止水围护结构快速形成西人工岛。
“我是2018年来到深中通道项目部的,由于刚刚成岛不久,当时岛上还是一片沙地,我们就在岛上打桩施工,看着这个岛一点点成形,一点点具备它的使用功能。”刘帅说,深中通道将于2024年通车,他的心里非常自豪,也希望早日驾驶着汽车通过深中通道畅游深圳、中山两地。
从西人工岛往东
长达6.8公里的海底隧道直通深圳
2023年6月,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管(E23)及最终接头成功浮运安装,实现关键节点海底隧道合龙。
“超大体量复杂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沉管混凝土浇筑装备及系统、8万吨级沉管快速纵向移动装备及系统……”在深中通道项目十大世界首创技术中,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相关技术占据七项,说明海底隧道是深中通道项目汇集黑科技最多的关键构筑物。
“我们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是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具有超宽、深埋、变宽等技术特点。”深中通道岛隧工程管理部副部长熊昊翔介绍,这在世界上尚无先例,采用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在国内也是首次大规模运用,属于全新的结构和技术。
熊昊翔介绍,沉管沉放安装要对隧道地基进行处理,这个工序包含西人工岛隧道过渡段加固处理,隧道基槽精挖、块石振密、基槽清淤、碎石整平等内容。为了解决沉管长距离浮运安全风险高等技术难题,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应运而生。
由深中通道建设团队自主研发的“一航津安1”是世界首艘集“功能一体、船管一体、结构一体、动力一体”的,满足55米宽、165米长、8万吨级沉管浮运安装作业的装备。它可以实现沉管快速出坞、安全浮运、精确定位与沉放安装等综合作业,沉管浮运安装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一倍以上,在40米水深条件下,安装精度控制在4厘米以内。
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其中三分之二是桥梁,从西人工岛到马鞍岛总长约17公里,包含两座特大桥,一座是主跨580米的斜拉桥中山大桥,另外一座是主跨1666米的悬索桥伶仃洋大桥。之所以建造如此规模的跨海大桥,主要是为满足航道的通航需求。伶仃洋大桥主跨1666米,通航净空高度为76.5米,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和世界通航净高最高桥梁。
由于伶仃洋大桥位于珠江口台风频发区,应对台风也成了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我们联合四家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三年的抗风研究,研发了全新的气动外形:整体钢箱梁+水平导流板+上稳定板+高透风率栏杆,将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的颤振临界风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秒,解决了强台风频发区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的抗风设计世界性难题。”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办副主任陈焕勇介绍。
“为什么采用91米高桥面?简单来说也是为了满足广州港通航需求。”陈焕勇介绍,广州港出海主航道批复净高为76.5米,深中通道未来可以满足30万吨散货轮和3万标箱集装箱船的通航需求。考虑到最高通航水位、桥梁结构厚度、纵坡和横坡等因素,跨中桥面高度达到了91米,相当于30层楼高。这是世界最高的海中悬索桥,两艘泰坦尼克号并行,可以在桥下畅通无阻。
“半小时生活圈”进入倒计时
解锁两地居民全新湾区之旅
遥望珠江口,曾被伶仃洋隔断的两岸城市群,即将被深中通道联通,其蜿蜒于深蓝海面之上,时而腾空跃起,时而遁入海中,犹如一条穿云跨海的“游龙”。
东岸,深中通道深圳侧接线的机场互通、鹤洲互通串联起深中通道、沿江高速、广深高速、机荷高速等高速公路以及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借助深圳“八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体系,将实现中山市民过桥后60分钟可达深圳各区;西岸,深中通道联通中山腹地,借助“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不久的将来,宝安居民由深中通道下桥后,半小时可抵达中山市各镇街。
当下,深中通道正点燃深圳向湾发展之势,而作为“黄金内湾”主阵地、在深中通道深圳段起点的宝安,正成为深圳向湾融合、领湾发展的“核心引擎”,持续向珠江西岸释放“宝安引力”。2023年底,中山市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会在深圳举行,深中通道还将串联起两地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宝安、中山两地市民即将进入“半小时生活圈”,解锁全新的湾区生活。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拓宽宝安中山合作通道
翻开湾区融合发展新篇章
深中通道的建成,无疑将刺激催发珠三角内部的产业链变革,形成“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的新发展格局。变革即将到来,双方是否做好充分准备?而对于宝安而言,将面临何种挑战,如何应对?又将产生何种机遇,如何迎接?为此,本报记者采访相关企业、资深专家,尝试探寻问题的答案。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福利时间
2024“宝安湾”APP积分商城
第一期好礼持续发放中!
即日起至2024年1月12日
每晚8点准时上新
快来参与抽奖吧~
↓↓↓
即日起至2024年1月12日,只要达到相应积分的“宝安湾”APP用户,便可于每晚8点,参与蓝牙耳机、话费、洗衣液等奖品兑换活动。奖品有限,先到先得(打开“宝安湾”APP,登录账号,点击“积分商城”,进入相应页面即可参与)。
“幸运大抽奖”活动也在同步进行中,除了奖品,还有不同数量的积分等你来拿。给大家送福利,我们是认真的~期待你的参与。
往期推荐
总投资819.62亿元!宝安2024一季度82个重大项目开工!
湾区书城主体建筑封顶!开业时间→
湾区产业投资大厦主体结构封顶,宝安中心区崛起产业载体标杆
来源 | 宝安日报
记者 | 张剑峰 徐迅 金晶 何祖兰/文
邢峻豪 刘安邦/图
编辑 | 陶金
责编 | 王姝